close

2014女性戲劇國際研討會 11月16日與會貴賓

2014.11.16(Sun.) 9:00第四場研討會

 

主持人/王璦玲

中山大學劇場藝術學系教授

 

傅謹

 

發表人/傅  謹

北京中國戲曲學院教授

文學博士,1956年生,浙江衢州人。現任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副主席,南京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戲曲學院學術委員會主任、教授,研究所所長。主要從事戲劇理論、中國現當代戲劇與美學研究。

 

發表人/洪榮林

韓國空軍士官學校中文講師

1993年 韓國延世大學 中文系 學士
1996年 韓國延世大學 中文系 碩士
2002年 韓國延世大學 中文系 博士
從1999年到現在, 到韓國延世大學、漢陽大學、中央大學、祥明大學、仁荷大學等講課。現在,到漢陽大學、中央大學中文系講和中國戲劇有關的課。
碩士論文
「元雜劇三國戲的口碑文學性研究」
博士論文
「明清代華北地區鄉村戲劇研究」
「明清代鄉村戲劇與儀禮共同體研究」(2000年)
「中國華北地區鄉村戲劇研究-以儀禮與演出的結構性結合為主」(2002年)
「清代地方戲流通環境的變化」(2002年)
「點石齋畫報反映出來的都市戲劇文化」(2006年)=> 「『點石齋畫報』所反映的都市戲劇文化」(2006年)
「由戲劇學角度來分析中國戲曲演員」(2007年)
「新版越劇梁祝的改編」(2012年)
合編
『中國近代的風景』(2008年)
共同翻譯
『欣賞中國傳統戲曲的快樂』(2001年)=》 (2011年)
『李漁的戲曲理論』(2013年)

 

nakano

發表人/中野正昭

日本早稻田大學演劇博物館招聘研究員

1971年生,在明治大學研究院碩士階段主要研究日本近代戲劇史,以昭和新潮派與新喜劇取得碩士學位。中野的専業是日本近現代演劇、演劇世相史、大衆文化論,特別著眼在戲劇當中的「大眾性」以及「娛樂性」上,尤其是對於日本大正、昭和時期的喜劇、淺草大眾劇、輕歌劇、寶塚少女歌劇團等有大量的研究成果。2007年在早稻田大學演劇博物館當助手時,策劃一個「古川綠波與輕歌劇時代:摩登都市當中的歌、舞與笑」展,出土並整理了活躍於大正、昭和初期的日本喜劇大師古川綠波的大量資料,對於當時建構在大眾娛樂市場上的表演生態,做了詳細的調查與整理。中野的研究主要著重在輕歌劇與喜劇,觀察在檢閱制度以及商業市場機制的夾縫當中綿延不斷的庶民於娛樂的發展,代表作是『紅磨坊新宿座:輕演劇的昭和小史(ムーラン・ルージュ新宿座―軽演劇の昭和小史)』。

 

2014.11.16(Sun.) 11:00第五場研討會

 

sat01.jpg

 

主持人/劉南芳

成功大學臺灣文學系助理教授

私立東吳大學中文所學士、碩士
國立清華大學中文所博士
國立藝術學院戲劇系兼任講師
私立真理大學臺文系兼任講師
臺灣歌仔戲班劇團製作人兼編劇
私立中原大學兼任講師
現任於國立成功大學臺文系教授

 

發表人/周慧玲

中央大學英美語文學系教授

創作社劇團核心團員、資深編導。
美國紐約大學表演研究所博士,
現職國立中央大學英文系∕所副教授兼系主任,「台灣現代戲劇暨表演影音資料庫」主持人。

劇場作品:
《玉茗堂私夢》(大可,2009)編
《少年金釵男孟母》(大可,2010)編劇導演
《不三不四到台灣》(2006)編劇導演
《影癡謀殺》(2005)導演
《Click,寶貝兒》(麥田,2004)編劇導演
《驚異派對──夜夜夜麻三部曲之二》(2003)導演
《記憶相簿》(2002)編劇導演
《天亮以前我要你》(2000)編劇導演

學術著作:
《表演中國:女明星、表演文化、視覺政治, 1910-1945》(麥田, 2004),及其他學術論文散見社會學、藝術學、戲劇研究等學術期刊。、土耳其、塞爾維亞、斯洛維尼亞等影展。

 

許瑞芳

發表人/許瑞芳

臺南大學戲劇創作與應用學系助理教授

淡江大學中文系畢,國立藝術學院(今臺北藝術大學)戲劇研究所碩士,主修編劇。劇場編導,為華燈劇團(今台南人劇團)創團團員之一,曾任台南人劇團藝術總監多年,是台南現代劇場發展的重要推手。

編導代表作品有:《帶我去看魚》(1992)、《鳳凰花開了》(1994)、《風鳥之旅(1996)、《我們的祖靈》(2000)、《櫃人》(2002)、《樹梢上的風》(2012)等等。近十年積極推動教習劇場(Theatre-in-Education,T.I.E.),將作品帶至國中小、高中、大專院校及偏鄉地區演出,編導製作《大厝落定》(1999)、《追風少年》(2000)、《何似歸去》(2002);2010年至八八災區演出《尼拉拉村》;2013年以台江國家公園為背景,製作演出《La! 飛歸來時》探討環境生態與生計、生活的問題。

自2009年起更與臺灣歷史博物館合作,以教習劇場T.I.E形式完成《一八九五 開城門》與《彩虹橋》兩齣博物館劇場作品;2013-2014年亦委託為臺史博二樓常設展規劃五齣以常設展內容有關的「導覽式戲劇」,擔任計畫主持人與編劇。

近年亦嚐試與社區合作,推展民眾劇場,2012年與臺灣唯一環保抗爭成功的台南嶺南里合作演出《嶺南聖戰》,帶領一群平均年齡70歲的社區居民一起演出他們抗爭垃圾掩埋場10年的辛酸血淚故事。

 

2014.11.16(Sun.) 13:30第六場研討會

 

主持人/王婉容

臺南大學戲劇創作與應用學系副教授

現為臺南大學戲劇創作與應用學系副教授兼系主任,畢業於英國倫敦大學皇家霍洛威學院戲劇學博士。專攻應用戲劇,以中英文發表多篇相關學術論文於SSCI 與AHCI的國際期刊,為享譽全球的亞洲應用戲劇研究學者與創作者。從事劇場工作逾20年,編、導、製作跟台灣在地的歷史、文化與生活相關的作品,創作的應用戲劇類型涵蓋社區劇場、口述歷史劇場、老人劇場、盲人劇場與博物館劇場等多元面向。

 

 

發表人/傅裕惠

臺灣大學與臺北藝術大學戲劇系兼任講師

國立台灣大學戲劇研究所博士班;國立台灣大學與國立台北藝術大學戲劇系兼任講師;2011年7~9月獲選雲門舞集流浪者計畫,旅行中國東北與北韓。曾執導民權歌劇團《情花蝴蝶夢》(2005)與《可愛青春》(2006.2010.2011)、春風歌劇團《江湖四話》(2013)與《飛蛾洞》(2006)、明珠女子歌劇團《娶某大丈夫》(2014)、《南方夜譚》(2013)與《馴夫記》(2011)與春美歌劇團《變心》(2013)等歌仔戲作品;與密獵者劇團《Widow98浮城奇書》(1998)與《旅行生活》(1999)、創作社《無可奉告》(2001)、無獨有偶劇團《心理醫生愛上我》(2007)、綠光劇團《開心鬼》(2011)、演摩莎劇團《蘿莉控公路》(2012.4)、台大戲劇系製作《高砂館》(2003)、《專程造訪》(2007)和《誰殺了少尉的貓》(2012.5)等現代劇場作品。除了持續不定期為國藝會表演藝術評論台、《表演藝術雜誌》和各媒體撰寫劇評,也曾與女人組劇團(現已停止營運)和戲盒劇團共同策劃、製作第二、三、五屆女節等;並曾擔任國藝會、台北市與桃園市文化局評審和台新藝術獎觀察委員,持續關注台灣劇場生態。 

 

發表人/秦嘉嫄

東華大學藝術創意產業學系助理教授

倫敦大學皇家哈洛威學院戲劇博士。就讀台北藝術大學戲劇研究所碩士班期間,也參與臨界點劇象錄,演出《瑪莉瑪蓮》、《水幽》等劇作。工作後,加入邱坤良主持的 「拱樂社劇本整理計畫」,因此獲得許多內台歌仔戲的田野知識。還有,因與傅裕惠、許雅紅一同策畫「女節」,開啟了與許多當代女性劇場工作者合作的機會。研究方向為當代戲劇理論及表演藝術相關議題,近來發表論文多著重在觀演關係以及表演空間的探索,如〈移動的銀幕:行動介面與觀演關係研究〉(《戲劇學刊》第20期,2014);〈《櫻桃園》漫步──導演詮釋、觀眾反思、空間安棲〉(《中外文學》第42卷1期,2013;〈重塑空間:「觀演關係」研究之新途徑〉(《中外文學》第41卷第1期,2012)。

 

2014.11.16(Sun.) 14:50第七場研討會

 

主持人/高美華

成功大學中國文學系副教授

國立政治大學 中國文學研究所 博士 
國立政治大學 中國文學研究所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中文系 學士 
國立嘉義師範學院 講師 
國立嘉義師範學院 副教授 
國立成功大學 副教授

 

發表人/劉慧芬

中國文化大學中國戲劇學系教授

紐約市立大學布魯克林學院戲劇研究所碩士

編撰戲曲劇本:京劇《同窗記》、《救風塵》、《地久天長釵鈿情》、《未央天》、《樊梨花》、《范進中舉》、《目連救母》、《胡雪巖》;豫劇《豫韻臺灣情》、《劉姥姥》;實驗豫劇《劉青提的地獄》;說唱豫劇《阿彌陀埤》;兒童戲曲豫劇《錢要搬家啦?!》、京劇《武大郎奇遇記》;老戲修編京劇《嘉興府》、《青面虎》、《全本慶頂珠》、《梅玉配》、豫劇《包公坐監》等。出版戲曲理論專書《古今戲台藝術與戲曲表演美學》、《京劇劇本編撰理論與實務》。主編戲曲演員專輯《蕙風蘭生 高蕙蘭紀念特輯》、《露華凝香 徐露京劇藝術生命紀實》等,並著有戲曲研究、舞蹈研究等論文多篇。曾獲教育部文藝獎、第十屆全球文化藝術薪傳獎,目前致力於大專院校教學、理論研究與劇本創作。

 

發表人/趙雪君

《三個人兒兩盞燈》、《金鎖記》、《狐仙故事》戲曲編劇

1979年生,臺北社子人。臺灣大學歷史學系學士,臺灣大學戲劇學系碩士,清華大學中文學系博士,以戲曲編劇獲第21屆十大傑出女青年。戲曲編劇作品:《三個人兒兩盞燈》、《金鎖記》、《煙鎖宮樓》(以上與王安祈教授合編),《百年戲樓》(與王安祈、周慧玲教授合編),《狐仙故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女性戲劇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