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女性戲劇國際研討會 研討會論文摘要
2014.11.15(Sat.)國際會議廳第一演講室 |
|
報 到 |
|
研討會開幕式(主持人:文學院王偉勇院長) |
|
【第一場:專題演講】 |
|
發表人 |
|
草野旦(日本寶塚歌劇團導演、董事) |
題目:日本演劇市場的近代表現—以寶塚歌劇團的導演經歷為例 主講人:草野旦 日本寶塚歌劇團導演、董事 |
Coffee Break |
|
發表人 |
|
薛常慧(南臺科技大學資訊傳播系助理教授、藝霞年代/導演、製作人) |
題目:「藝霞歌舞劇團」在臺灣通俗娛樂中的表現 作者:薛常慧 南臺科技大學資訊傳播系助理教授、藝霞年代/導演、製作人 一、藝霞背景簡介(顧慮應該還是有人沒看過紀錄片,基本資料還是要說明一下) 二、當時社會背景與藝霞興衰的關聯性 三、劇作演出介紹,配合放映資料影片與重建舞作說明 四、團員現身說法 |
潘瑞蘭(「藝霞歌舞劇團」團員) |
|
Lunch |
|
【第二場】 |
|
發表人 |
|
細井尚子(日本立教大學異文化溝通學部教授) |
題目:日本少女歌劇團的發展—以「松竹歌劇團」為例 作者:細井尚子 日本立教大學異文化溝通學部教授 日本過去曾有超過20個少女歌劇,全都誕生於20世紀,但現在仍在娛樂市場中獲得一定支持的,只有在2013年首次來台灣公演的寶塚歌劇團。「西寶塚,東松竹」為當時膾炙人口的兩大團體,與寶塚歌劇團相抗衡的松竹歌劇團雖在1996年解散,過去在1935年到1969年之間曾舉行過五次台灣公演,是研究台灣拱樂社歌舞團、藝霞歌舞團時重要的存在。 日本的少女歌劇中,寶塚歌劇團現在仍有舞台表演,寶塚歌劇團具有強大的資訊傳播力,各種形態的資料極多,再加上2014年適逢100周年這個大節日,近年與寶塚歌劇團相關的研究活動也增加不少。然而由於寶塚歌劇具備如後述的屬性,談論寶塚歌劇並不足以涵蓋日本的少女歌劇。本文中的對象松竹歌劇誕生於大阪,與寶塚歌劇團具備不同屬性,至其與松竹株式會社分離的1957年為止,發行公司松竹全方位囊括了娛樂市場中各種戲劇、電影,甚至棒球、保齡球等運動,並將松竹歌劇團做為一種發行軟體來使用,本文將以松竹歌劇團的觀點出發,來觀察日本少女歌劇的特性。 |
劉南芳(成功大學臺灣文學系助理教授) |
題目:臺灣大眾文化中的少女歌舞團—以拱樂社的「少女歌舞團」為例 作者:劉南芳 成功大學臺灣文學系助理教授 1950年代以後,台灣歌舞團逐漸受到歡迎,當時歌舞團的負責人或是音樂作曲、樂師,或是教授跳舞的老師;而陳澄三先生領導的「拱樂社」是以職業歌仔戲劇團起家,並且擅長於「錄音團」形式的演出,在擁有豐厚的戲劇實力、和經濟資源之後才涉足「少女歌舞團」的經營。這樣的戲劇基礎影響了拱樂社歌舞團的教學、以及製作團隊的組成,同時在戲劇編排、舞台布景…等方面的呈現都和當時內台歌仔戲表現有一定程度的連結。 拱樂社旗下有兩個歌舞團,分別是「中國三蘭歌舞團」、和「拱樂少女歌舞團」,第一團雖然沒有冠上「少女」的字樣,但是所有歌舞團的成員大約都是在15-17歲之間,仍然標榜是以年輕少女所組成,一如「拱樂社少女歌劇團」一樣。歌舞團採取嚴格的管理,所有的女演員從訓練開始到巡迴表演都是團體生活,不能擅自離團行動,大家追求著清新、高品質的形象,努力樹立自己的風格。
關鍵字:歌舞團、拱樂社、女性表演、陳澄三、三蘭歌舞團 |
徐瑞香(「三蘭歌舞團」團員) |
|
Coffee Break |
|
【第三場】 |
|
座談人 |
|
黃雅蓉(【海山戲館】《阿隆的苦戀歌》編導) |
題目:我的「藝霞經驗」和《阿隆的苦戀歌》 主講人:黃雅蓉 講綱: 一、從藝霞經驗到《阿隆的苦戀歌》/ 1藝霞經驗-臨場觀賞、姐妹們對嘴演出、腳踏車上的自得其樂 2分享藝霞-上電台談藝霞、藝術夥伴的驚艷 3《勸世戲文》的創作-歌仔戲曲調串聯的演出形式 4《沙城戀歌》的觸動-話劇與演歌所勾起的藝霞經驗 5《阿隆的苦戀歌》的製作-初犢首演、璀燦重製 二、《阿隆的苦戀歌》的藝霞經驗/ 1藝霞的特有-全女班、娛樂性、不中斷的演出、大型古裝歌舞劇 2與歌仔戲的同質性-女性反串、用歌舞演故事、戲曲故事 3類藝霞的台灣歌舞劇-歌仔戲劇團和演員才能展現的氣味 三、從《阿隆的苦戀歌》經驗藝霞/ 1對藝霞的敬重-霞女們的劇場態度和向心力 2對小咪的致敬-專業、敬業、樂業、活藝霞 3追尋一個台灣味-藝霞、阿隆、歌仔戲 2 |
程皖瑄(『鳥組人演劇團』藝術總監 ) |
題目:從觀眾席到大階段,寶塚歌劇團告訴我的三件事—鳥組人演劇團的創團以及創作歷程分享 主講人: 程皖瑄 鳥組人演劇團藝術總監 講綱: 一、夢想啟“萌”之刻 --寶塚歌劇團的華麗邂逅 --把“寶塚“寫進作品裡,2011初次參加臺北藝穗節,推出”羅密歐與茱麗葉舞台謀殺案“。 --如萬花筒般的倉庫藝文空間:空間規劃與演出成果 --決定正式立案 二、 挑戰極限2012《吳爾芙的心碎探戈》 --中型劇場水源劇場作為創團演出場地 --錯估能力,重重跌跤,卻也看見本質 --跳出為歌舞而歌舞的侷限思維 --重新思考觀眾群(行銷)以及作品創作(藝術)的關係 三、 喚起觀眾的少女漫畫魂—2013《Amour—戀愛物語!!》 --作品風格定位 --素材選擇:演員、音樂、舞台空間、宣傳行銷 --東區咖啡館A House演出獲得第六屆臺北藝穗節最佳空間運用獎 四、 非正規空間的魔法—2014《哈姆雷舞台謀殺案》 --歷史古蹟演出的限制與可能 --作品調性與空間的個性 --製作過程的苦與樂 --黑美人大酒家演出獲得第七屆臺北藝穗節永真藝穗獎 五、 鳥組人演劇團展望 ---從觀眾席到大階段 ---回到初衷:什麼是真正的寶塚精神? ---寶塚歌劇團告訴我的三件事:生命(青春)有限、夢想無限、每一刻都得過的華麗(把握每次的當下,傳遞正面、愛的能量)。 ---機會與命運的抉擇 ---藝術總監與導演/編劇/演員多重身份的切換與挑戰 ---照片與影片的分享 |